【不容置喙的成语解释及意思】“不容置喙”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说话或行为非常坚定、果断,不让他人有插嘴或发表意见的机会。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都较为常见,尤其适用于描述权威人物或强势态度的场景。
一、成语解释
| 词语 | 不容置喙 |
| 拼音 | bù róng zhì huì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言不入耳,听不入心,此非所以立身也。君子之言,不容置喙。” |
| 释义 | 不允许别人插嘴或发表意见。形容说话或做事非常坚决,不容他人干涉。 |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 近义词 | 一言为定、不容分说、不容争辩 |
| 反义词 | 任人唯贤、虚心听取、集思广益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句 |
| 领导讲话 | “这次会议的结果已经决定,不容置喙。” |
| 家庭讨论 | “你别再说了,这件事我做主,不容置喙。” |
| 商务谈判 | “我们已经达成协议,不容置喙。” |
| 公共场合 | “规则已定,不容置喙,大家请遵守。” |
三、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 不要误用为“不让人说话”:虽然“不容置喙”有“不让别人说话”的意思,但更强调的是“不允许别人插嘴”,而不是完全禁止发言。
2. 语气要恰当:在正式场合使用时,要注意语气是否合适,避免显得过于强硬或不近人情。
3. 适用对象: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权威人士对普通人的场合,不宜随意用于平辈之间。
四、总结
“不容置喙”是一个表达坚决态度的成语,常用于强调决策不可更改、发言权不容他人介入的语境中。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语境和语气,以确保表达得体、恰当。掌握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