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山河出自于哪个点】“表里山河”是一个富有历史和地理意义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地区地势险要、山川环绕、易守难攻的特点。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地理含义。
一、
“表里山河”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文为:“晋侯、秦伯围郑,郑伯使烛之武见秦伯曰:‘国危矣!若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其民可得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虽未直接出现“表里山河”,但后世学者结合地理特征,认为此语最早出自对山西地理环境的描述。
“表里山河”常用于形容山西地形,因其北有长城、南有黄河、西有吕梁、东有太行,形成天然屏障,故有“表里山河”之称。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出处 | 《左传》(后人结合地理环境引申) |
| 原文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间接提及) |
| 含义 | 形容地势险要、山河环绕、易守难攻的地理特点 |
| 常用地区 | 山西 |
| 地理特征 | 北有长城、南有黄河、西有吕梁、东有太行 |
| 文化意义 | 体现山西作为战略要地的历史地位 |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描述山西的自然地理环境或历史文化 |
三、结语
“表里山河”不仅是对山西地理环境的精准概括,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体现了古人对地理与军事关系的深刻理解,也是山西在历史上成为重要政治、文化中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理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