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馆历任馆长都是谁】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拥有丰富的文物收藏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自1925年成立以来,故宫博物院经历了多任馆长的管理与领导,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故宫的保护、研究和展示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对北京故宫博物院历任馆长的总结与介绍。
一、历任馆长总结
1. 李煜瀛(1925年—1933年)
李煜瀛是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任院长,他推动了故宫从皇家禁地向公众开放,并主持了初期的文物整理工作。
2. 易培基(1933年—1937年)
易培基在任期间,故宫文物开始南迁,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破坏,为后来的文物保护奠定了基础。
3. 马衡(1937年—1952年)
马衡是著名的金石学家,他在任期间继续推进文物整理和学术研究,对故宫的学术发展有重要贡献。
4. 吴仲超(1952年—1966年)
吴仲超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带领故宫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强了文物管理和展览工作。
5. 张伯驹(1966年—1968年)
张伯驹是一位著名文物鉴定家,虽然任职时间较短,但他对故宫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有独到见解。
6. 郑振铎(1968年—1970年)
郑振铎是文学家和考古学家,他在任期间对故宫的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有所推动。
7. 王世襄(1970年—1978年)
王世襄是著名的文物专家,他在任期间关注古建筑修缮和文物修复工作。
8. 孙轶青(1978年—1984年)
孙轶青在改革开放初期担任院长,推动了故宫的现代化管理和对外交流。
9. 张忠培(1984年—1991年)
张忠培是考古学家,他在任期间加强了故宫的学术研究和文物管理。
10. 郑欣淼(1991年—2012年)
郑欣淼在任期间,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工程,并推动了数字化建设和文化传播。
11. 单霁翔(2012年—2023年)
单霁翔是故宫博物院最具影响力的馆长之一,他推动了故宫的“网红化”发展,提升了故宫的国际影响力。
12. 卢伟(2023年至今)
卢伟接任后,继续推动故宫的现代化管理与文化传承工作。
二、历任馆长一览表
| 序号 | 姓名 | 任职时间 | 主要贡献 |
| 1 | 李煜瀛 | 1925—1933 | 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推动开放 |
| 2 | 易培基 | 1933—1937 | 推动文物南迁,保护文化遗产 |
| 3 | 马衡 | 1937—1952 | 著名金石学家,重视学术研究 |
| 4 | 吴仲超 | 1952—1966 | 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领导者 |
| 5 | 张伯驹 | 1966—1968 | 文物鉴定家,注重文物保护 |
| 6 | 郑振铎 | 1968—1970 | 文学与考古学者,推动文化交流 |
| 7 | 王世襄 | 1970—1978 | 注重古建筑修缮与文物修复 |
| 8 | 孙轶青 | 1978—1984 | 改革开放初期推动现代化管理 |
| 9 | 张忠培 | 1984—1991 | 考古学家,加强学术研究 |
| 10 | 郑欣淼 | 1991—2012 | 推动修缮工程与文化传播 |
| 11 | 单霁翔 | 2012—2023 | 提升故宫国际影响力,推动数字化建设 |
| 12 | 卢伟 | 2023—至今 | 继续推进现代化与文化传承 |
以上内容为对北京故宫博物院历任馆长的简要梳理,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故宫的发展历程及各任馆长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