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膝是什么意思】“卑躬屈膝”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他人时表现出极度的谦卑、顺从甚至谄媚的态度,往往带有贬义。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为了讨好别人而丧失自我尊严和原则的人。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卑躬屈膝 |
| 拼音 | bēi gōng qū xī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其言如市,其行如市,卑躬屈膝,趋炎附势。” |
| 释义 | 形容对人过分恭敬、卑微,甚至奴颜婢膝的样子。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没有骨气、一味讨好他人。 |
| 近义词 | 奴颜婢膝、低三下四、阿谀奉承 |
| 反义词 | 刚正不阿、威武不屈、傲然挺立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职场中:有些人为了升职加薪,对上司唯命是从,甚至低声下气,这就是“卑躬屈膝”的表现。
2. 社会关系中:在一些权力不对等的关系中,弱者可能会为了生存而表现出过度的顺从,这也常被形容为“卑躬屈膝”。
3. 历史人物:历史上一些大臣为了保命或权位,常常对君主或权贵卑躬屈膝,失去人格尊严。
三、注意事项
- “卑躬屈膝”虽然是一个常见的成语,但在正式场合中应谨慎使用,以免给人以偏见或刻板印象。
- 在日常交流中,可以使用更温和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行为,比如“过于谦卑”、“缺乏自信”等。
四、总结
“卑躬屈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强势或权威时所表现出的极度谦卑与顺从。虽然这种态度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往往意味着失去自我、丧失尊严。因此,在生活中应当保持自尊自重,避免沦为“卑躬屈膝”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