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为什么叫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用来描述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或认同的现象。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与北欧城市斯德哥尔摩有关,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为何会以这座城市命名。下面我们将从起源、定义、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一名称来源于1973年发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抢劫案。在这起事件中,四名劫匪在银行内挟持了多名人质,持续了6天。令人惊讶的是,在人质被释放后,部分人质不仅没有对劫匪表现出敌意,反而开始为他们辩护,甚至拒绝离开警方的保护范围。这种心理现象后来被心理学家命名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该综合征的核心特征包括: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对加害者的观点表示认同、对自身处境产生合理化解释等。虽然并非所有被绑架的人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但它在特定情境下确实存在。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并不是一种正式的心理疾病,而是一种心理反应机制,通常出现在极端威胁或长期控制的情境中。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来源 | 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发生的银行劫案 |
定义 | 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或认同的心理现象 |
起源事件 | 斯德哥尔摩银行劫案(1973年) |
核心特征 | 情感依赖、认同加害者、合理化处境 |
是否正式疾病 | 不是正式心理疾病,而是心理反应机制 |
常见情境 | 被绑架、长期控制、极端威胁环境 |
现象表现 | 人质保护劫匪、拒绝离开警方保护、为劫匪辩护 |
心理学意义 | 反映人类在极端压力下的适应性反应 |
三、结语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之所以以斯德哥尔摩命名,是因为它最早在该地的案件中被观察到并广泛传播。尽管这一现象并不常见,但它揭示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可能产生的复杂心理变化。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在危机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