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原文译文及赏析】《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借由对月亮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
一、原文与译文
原文 | 译文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又怀疑它是天上瑶台的镜子,飞在青色的云间。 |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 仙人垂下双脚,桂树在月中团圆。 |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青天上的月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现在停下酒杯,向它发问。 |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照长空万里心。 | 人们无法攀上明月,但月光照亮了万里人心。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又怕那琼楼玉宇太高,承受不了寒冷。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起舞时只有清冷的影子相伴,不如留在人间! |
二、作品赏析
《古朗月行》以儿童视角写月,既表达了对自然的好奇,也暗含了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既有浪漫主义的想象,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李白通过月亮这一意象,寄托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 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如“白玉盘”、“瑶台镜”,增强了画面感和诗意。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 思想内涵:
表面写月,实则抒情。通过对月亮的追问与幻想,表达出诗人对生命、时间、宇宙的哲思,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 情感基调:
全诗情感起伏变化,从童年的天真到成年的沉思,从对月亮的赞美到对现实的无奈,情感层次丰富,极具感染力。
三、总结
《古朗月行》是李白笔下一首充满想象力与哲理性的诗作。它不仅描绘了月亮的美丽,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李白诗歌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