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列传译文】《商君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生平事迹。他辅佐秦孝公推行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简要总结与表格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商君列传》的核心内容。
一、
商鞅原名公孙鞅,出身于卫国贵族家庭,后投奔魏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秦国。秦孝公时期,他提出“富国强兵”的变法主张,得到秦孝公支持,开始在秦国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废除井田制、实行县制、奖励军功、统一度量衡等,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国力。
然而,随着变法深入,商鞅也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终在秦孝公死后被诬陷谋反,遭车裂而死。尽管结局悲惨,但他的变法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后世法家思想的重要源头。
二、《商君列传》主要内容对照表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司马迁(《史记》) |
出处 | 《史记·商君列传》 |
主人公 | 商鞅(公孙鞅) |
生卒年 | 约前390年-前338年 |
所属国家 | 卫国→秦国 |
政治立场 | 法家思想代表人物 |
核心思想 | “以法治国”、“赏罚分明” |
主要贡献 | 推行变法,增强秦国国力 |
变法内容 | 废井田、开阡陌;设县制;奖励军功;统一度量衡;严刑峻法 |
得到支持者 | 秦孝公 |
反对势力 | 旧贵族、保守派 |
结局 | 被诬陷谋反,车裂而死 |
历史评价 | 功过参半,变法奠定秦统一基础 |
三、结语
《商君列传》不仅记录了商鞅的生平,更展现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激烈与复杂。商鞅虽死,其变法精神却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他所倡导的法治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