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续貂的意思和典故】“狗尾续貂”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用狗尾巴接在貂的尾巴上,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接在好东西后面,显得不伦不类。现在多用来形容作品、文章、计划等质量低下,与前面的内容不相称,甚至破坏整体效果。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狗尾续貂 |
拼音 | gǒu wěi xù diāo |
释义 | 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接在好东西后面,显得不伦不类;也指作品质量低劣,与前文不协调。 |
近义词 | 虎头蛇尾、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
反义词 | 巧夺天工、锦上添花、完美无缺 |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狗尾续貂”最早出自《晋书·赵王伦传》。故事发生在西晋时期,权臣赵王司马伦篡位后,为了拉拢人心,滥封官爵。当时,他将许多无功之臣封为侯爵,导致朝廷中出现了大量无能的官员。
由于这些新封的侯爵身穿华丽的貂裘,但因为数量太多,无法每人配一条完整的貂尾,于是有人提议用狗尾巴代替貂尾来装饰衣服。因此,人们便讽刺这种做法为“狗尾续貂”。
这个典故后来被引申为对质量低劣、不相称事物的批评,成为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成语。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文学创作 | 一部小说前半部分精彩,后半部分却漏洞百出,简直像狗尾续貂。 |
项目策划 | 该项目前期设计很好,但后续执行混乱,简直是狗尾续貂。 |
影视作品 | 电影前半部很吸引人,但结尾仓促,让人觉得狗尾续貂。 |
四、总结
“狗尾续貂”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不协调、不恰当”的批评方式。它提醒我们在做事情时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与质量,避免因小失大。无论是写作、艺术创作还是工作安排,都应追求严谨与完美,而不是“狗尾续貂”式的草率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