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意思】“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句话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为:“匈奴远遁,而不敢南下而牧马。”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匈奴人远远地逃走了,不敢再向南进犯,更不用说在南方放牧、驻扎了。它形象地表达了汉朝时期对匈奴的强大威慑力。
一、词语解释
- 胡人: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等)的统称。
- 南下:向南迁移或入侵。
- 牧马:在草原上放牧马匹,象征着定居和长期驻扎。
因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匈奴等北方民族因为畏惧汉朝的强大军力,不敢再南侵,甚至连在南方放牧都不敢。
二、历史背景
这一说法主要出现在西汉时期,尤其是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多次北击匈奴,取得了重大胜利,使得匈奴势力大为削弱,被迫迁徙至更远的地区。从此,匈奴不再有能力大规模南下侵略中原。
三、意义与影响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李将军列传》 |
含义 | 匈奴因畏惧汉朝强大,不敢南下侵扰 |
历史背景 | 汉武帝时期,汉朝军事力量强盛,击败匈奴 |
象征意义 | 表示国家强盛带来的威慑力 |
文化影响 | 成为后世形容边疆安定、国力强盛的典故 |
四、总结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更是对国家强盛、边防稳固的一种象征性表达。它体现了古代中国在面对外敌时的防御能力和军事实力,也反映了当时中原王朝在政治、军事上的高度自信。
通过这一句古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人对和平与稳定的珍视,以及对国家强盛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