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古诗】《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仅有四句,却意境深远、情感激荡,被誉为千古绝唱。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孤独与壮志难酬的悲凉情绪。
一、诗歌简介
《登幽州台歌》原题为《登幽州台歌》,作者为陈子昂(约659年—702年),字伯玉,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生活在初唐时期,主张“风骨”与“兴寄”,提倡诗歌应有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登幽州台歌》是他被贬官后登上幽州台时所作,抒发了他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
二、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登幽州台歌 |
作者 | 陈子昂 |
朝代 | 唐代 |
体裁 | 五言绝句 |
内容概要 | 诗人登上幽州台,感叹历史变迁、人生短暂,表达孤独与怀才不遇之情。 |
主题思想 | 抒发对历史兴亡、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无奈。 |
艺术特色 | 简洁凝练,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 |
三、诗句解析
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台上,感到自己既无法见到古代贤人,也看不到未来的志士,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孤独感和个体的渺小感。
2.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面对浩瀚的天地,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力,内心充满悲伤,不禁泪流满面。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时代动荡、理想难行的深切感慨。
四、创作背景
陈子昂在武则天时期因直言进谏被贬,政治上不得志。他在一次出征途中登上幽州台,看到边塞风光,联想到国家局势和个人遭遇,写下此诗。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五、影响与评价
《登幽州台歌》虽短,但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后世文人对其评价极高,认为它“气格雄浑,意境苍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此诗不仅反映了陈子昂个人的胸怀与抱负,也体现了盛唐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六、结语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篇,它以简短的文字传达出深远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历史角度,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