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是指什么时候和成就有哪些】“十一五”时期指的是中国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家在经济、科技、民生、环保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时期的时间范围
“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时间跨度为:
- 起止时间:2006年1月1日 至 2010年12月31日
- 规划周期:5年(2006—2010)
这一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十一五时期的成就总结
以下是对“十一五”时期主要成就的总结,以表格形式呈现:
领域 | 主要成就 |
经济发展 | 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约11.3%,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 |
科技创新 | 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能源与环保 | 单位GDP能耗下降19.1%,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大幅增加;提出“节能减排”目标,推动绿色发展。 |
基础设施建设 |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网络迅速扩展,高铁里程居世界第一;城乡电网改造、通信网络覆盖大幅提升。 |
教育与医疗 |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至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国农村人口。 |
扶贫开发 |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4000多万,基本实现扶贫开发目标;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 |
对外开放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利用外资规模稳居全球前列;“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 |
社会民生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约7.8%和5.5%;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
三、总结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成果最显著的五年之一。通过实施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中国在这一时期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这些成就不仅为“十二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