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之不以其道的策什么意思】一、
“策之不以其道”出自《荀子·劝学》篇,原文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的意思是:驱使千里马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它叫起来也听不懂它的意思。
其中,“策”字在句中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用鞭子打”,即驱赶、驾驭。这里的“策”并不是指“策略”或“计策”,而是指对马的驱赶行为。
在现代语境中,“策之不以其道”常被用来比喻对待人才或事物时,如果不遵循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即使有才能的人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表格展示答案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常见误用 |
策 | 驱赶、用鞭子打 | 《荀子·劝学》 | 动词 | 策略、计策 |
策之不以其道 | 驱赶而不按正确方法 | 《荀子·劝学》 | 比喻不当使用人才 | 指策略不当、方法错误 |
三、延伸理解
“策”在古文中有多重含义,如“竹简”、“计策”、“驱赶”等,但在此句中明确是“驱赶”的意思。理解这一字义有助于准确把握整句话的含义。
此外,“策之不以其道”不仅适用于古代对马的驾驭,更广泛用于现代管理、教育、人才使用等领域,强调“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重要性。
四、结语
“策之不以其道”的“策”是指“驱赶”,而非“策略”。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古文中的语言逻辑与思想内涵,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理性地看待人才管理和资源利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