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五回】水浒传第五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这一回主要讲述了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后,因性格豪放、不守戒律,最终引发一系列冲突的故事。赵员外为了报恩,出资重修文殊院,并请鲁智深担任监寺。然而鲁智深不习惯寺院生活,屡次违反戒律,最终导致他在五台山大闹一场,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本回通过鲁智深与五台山僧众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他粗犷、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佛教寺庙中的一些问题,如管理松散、戒律松弛等。赵员外的善举与鲁智深的任性形成鲜明对比,推动了故事向更深层次发展。
人物关系表:
人物 | 身份/角色 | 主要行为 | 与鲁智深关系 |
鲁智深 | 五台山和尚 | 不守戒律、喝酒吃肉、打人闹事 | 前任提辖,现为僧人 |
赵员外 | 民间富豪 | 出资重修文殊院,送鲁智深出家 | 恩人,帮助鲁智深 |
真长老 | 五台山住持 | 任命鲁智深为监寺 | 上级,对鲁智深容忍 |
文殊院僧众 | 五台山僧人 | 受鲁智深骚扰,多次投诉 | 被鲁智深冒犯 |
故事情节简述:
1. 赵员外送鲁智深出家:赵员外为报答鲁智深之前救他之恩,出资重修文殊院,并让鲁智深出家为僧。
2. 鲁智深初入佛门:鲁智深被安排为监寺,但不习惯寺院生活,常喝酒吃肉,违反戒律。
3. 僧众不满:文殊院僧众多次劝阻鲁智深,但他屡教不改,甚至动手打人。
4.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最终因醉酒闹事,引起全寺混乱,真长老无奈之下决定让他离开。
5. 鲁智深离山:鲁智深被迫离开五台山,为后续“倒拔垂杨柳”等情节做铺垫。
总结:
第五回是《水浒传》中极具戏剧性的一章,通过对鲁智深与五台山僧众之间冲突的描写,不仅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这一回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尤其是对宗教界内部腐败和管理混乱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