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碜的意思】“磕碜”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尤其在东北、河北、山东等地较为常见。它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显得难看、丢脸、不体面,带有轻微的贬义色彩。虽然不是普通话中的标准用语,但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较高。
一、
“磕碜”是北方方言中一个常见的口语词,用来形容事情或人的行为、外貌等让人觉得难看、尴尬或不光彩。这个词多用于非正式场合,语气较随意,但并不完全属于粗俗用语。其含义与“丢人”、“出丑”、“难看”等词语相近,但更强调一种“面子上过不去”的感觉。
在不同的语境中,“磕碜”可以指:
- 外表难看:比如一个人穿得不整齐,显得“磕碜”。
- 行为不当:比如在公共场合做出不合礼仪的事情,让人觉得“磕碜”。
- 情况糟糕:比如某件事处理得很差,结果很“磕碜”。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方言动词/形容词 |
来源 | 北方方言(如东北、河北、山东等) |
常用地区 | 东北、华北、西北部分地区 |
基本含义 | 难看、丢脸、不体面、不光彩 |
近义词 | 丢人、出丑、难看、尴尬 |
反义词 | 体面、漂亮、光彩 |
使用场景 | 日常口语交流,非正式场合 |
语气 | 轻微贬义,带调侃意味 |
是否正式 | 不属于普通话标准用语 |
例句 | 他今天穿得那么邋遢,真磕碜。 |
三、小结
“磕碜”作为方言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表达力和趣味性,尤其在北方地区,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某些行为或现象的不满或调侃。虽然它不属于书面语,但在口语交流中非常实用,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地域特色。了解并适当使用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与社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