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未晚 夜蔓(桑榆未晚)

大家好,乐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桑榆未晚 夜蔓,桑榆未晚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今天让乐乐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晨光虽已逝去,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

2、一、原文: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4、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7、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8、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二、译文: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

9、冯唐容易衰老,李广立功无数却难得封侯。

10、使贾谊这样有才华的人屈居于长沙,并不是当时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11、年岁虽老而心犹壮,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

12、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

13、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然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

14、孟尝君心性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走到穷途的就哭泣的行为呢!扩展资料一、写作背景关于《滕王阁序》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

15、其一为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16、”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

17、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

18、其二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

19、二、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20、汉族,字子安。

21、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22、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23、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24、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本文分享到此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