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金怪兽(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关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金怪兽,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彩陶人面纹细颈瓶新石器时代中期文物,高13.5厘米,口径5.8厘米,腹径10.5厘米,底径3.5厘米,1977年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出土。
2、泥质红陶,饰以黑色彩绘。
3、小口,大平沿,瓶首形似花苞;束颈,溜肩,垂腹,小平底。
4、口部绘制八道粗辐射纹,颈的上部饰黑彩,肩至中腹绘由三角、椭圆及圆点所组成的变形人面纹。
5、人面纹是这件细颈瓶的主题纹饰,突出两只大大的眼睛,也有人称之为“兽面纹”。
6、人面纹可能是神话化了的图像,反映了原始人的图腾崇拜。
7、这种正面双眼的人面或兽面纹的图像一直影响到了后代,尤其是在商代的青铜器上常能见到类似的纹饰,表明这种纹饰的传承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8、2、龙泉窑刻花三足炉明代文物,通高25.1厘米,口径25厘米,腹径27.5厘米。
9、1956年西安市郊区出土。
10、宽沿上卷,束颈,鼓腹,三柱足,口沿上设两只对称的编索状竖耳。
11、颈部一周刻划回纹,腹上刻划折枝花卉三处,用凹宽带区分。
12、通体青釉晶莹肥厚,有匀称密集的气泡。
13、外底无釉,为红色肚脐状。
14、胎质灰白细密。
15、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市境内,现已发现古窑址三百余处。
16、据调查,其创烧于北宋早期,兴盛于南宋,衰落于明中期,有七八百年的烧造历史。
17、3、“廿六年诏”陶权秦朝文物,高12.4厘米,底径15.3厘米,重2.85千克,1956年陕西省博物馆征集。
18、灰陶制成,陶质细腻。
19、整体为覆钵形,上有桥形提钮,钮下穿圆孔。
20、腹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为统一度量衡而颁发的诏令八行四十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21、”权是古代天平的砝码。
22、有皇帝诏文的秦权,其质地多为铜和铁,这在陕西、甘肃、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江苏等省和自治区都有发现。
23、作为陶质的秦权,出土较少,有诏文的更是罕见,因而这件“廿六年诏”陶权,极显珍贵。
24、4、彩绘胡人牵驼俑唐代文物,高45厘米,1974年陕西省咸阳市契苾明墓出土。
25、该俑头扎幞头,凸目圆睁,阔鼻大口,留有蓬松的络腮胡须,身着翻领袍服,袍服下摆撩起缠于腰间,外套毛皮坎肩,下穿红色窄腿裤及皮靴;双臂屈抬腰间,右手半握拳呈牵驼姿势。
26、5、捧食盒侍女俑宋代文物,高41厘米,陕西省汉中市出土。
27、女子头发向后平梳,挽髻,上身穿襦袄,外罩宋代非常流行的一款服装背子”,下着长裙,脚穿平底翘头鞋,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用织物衬、盖的多层食盒,似乎是为了保持盒中食物的温度,正在静静地耐心侍奉主人。
28、参考资料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精品。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