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颖师弹琴原文(听颖师弹琴译文及赏析)

关于听颖师弹琴原文,听颖师弹琴译文及赏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听颖师弹琴①  韩 愈  呢呢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

2、②  划然銮轩昂,  勇士赴敌场。

3、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4、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5、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6、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

7、③  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

8、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9、  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

10、④  【作者】  768-824,字退之,排行二,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11、郡望昌黎,世称韩  昌黎。

12、贞元八年 (792)进士。

13、曾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

14、其后任监察御史等  职。

15、贞元十九年 (803)因言关中旱灾贬阳山(今属广东)令。

16、元和中,随裴度  平淮西,迁刑部侍郎。

17、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18、穆宗时,召为国子祭酒、终  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

19、缢文,世称韩文公。

20、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同倡古文运  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1、其诗驱驾气势,雄奇壮伟,光怪陆离。

22、虽有因避  熟求生、以文为诗、追求奇险而缺少韵味之作,但其木色则是雄厚博大,波澜  壮阔。

23、有《昌黎先生集》,《全唐诗》存诗十卷。

24、  【注释】  ①颖师:名颖,师是僧的通称。

25、来自天竺,元和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李贺  有《听颖师弹琴歌》记其事。

26、 ②相尔汝:关系亲密,互称尔、汝。

27、 ③未省  (音醒):不懂。

28、丝篁:丝、竹,即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29、 ④冰  炭置肠: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

30、  【赏析】  一开头即紧扣“听弹琴”展现音乐境界。

31、前两句写琴声细柔宛转,仿佛小  儿女切切私语,谈情说怨。

32、三、四句写琴声骤变昂扬,有如勇士冲锋陷阵,杀  声震宇。

33、七、八句形容在一片和声泛音中主调高扬,怡似百鸟喧啾声中忽有凤  凰朗吟。

34、九、十句摹写声调由高滑低,戛然而止,就像攀登险峰,在再也无法  升高分寸的时候突然失足跌落,直跌到谷底。

35、以上十句,连用贴切生动的比喻,  把飘忽多变的乐声转化为绘神绘色的视觉形象,并且准确地表现了乐曲蕴含的  情境。

36、诗人在运用不同比喻时还善于配合相适应的语音,更强化了摹声传情的  效果。

37、例如前两句比以儿女之情,十个宇除“相”字外,没有开口呼,语音轻  柔细碎,与儿女私语的情境契合。

38、三、四句拟以英雄气概,便以开口呼“划”  字领起,用洪声韵“昂”、“扬”作韵脚,中间也多用高亢的语音,恰切地传  达出昂扬奋进的情境。

39、  以下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既对复杂多变的琴声起恻面烘托作用,又含  蓄地传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共呜,加强了全诗的抒情性。

40、听琴而“起坐在一旁”  ——忽而站起,忽而坐下,又忽而站起,——顾不得对“一旁”的弹琴者有无  干扰;仅五个字,便以形传神,通过听琴者情感波涛的剧烈变化,烘托了琴声  的波澜叠起、变态百出。

41、写琴声由高滑低而用“跻攀分寸不得上,失势一落千  丈强”的比喻,并且“推手遽止之”,不让颖师再弹下去,而他的反应是“湿  衣泪滂滂”,表明正是这种情境触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

42、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  (816)因受谗言被降为右庶子以后。

43、仕途“跻攀”,“分寸”之升,巳极艰辛,  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

44、由琴声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原是很自然  的。

45、  此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各有独创性而异曲同  工,都是摹声传情的杰作。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